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电影已不那么需要张艺谋,而张艺谋却需好电影证明“大师级” | 沸腾

彭洪武 沸腾 2019-04-06

电影作品不应该是标准化的流水作业,当了无新意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也是日暮西山,不少中国电影人集体迷失在流量、IP、票房、增量市场这些热门词汇间。

▲《影》剧照。


文| 彭洪武


“八十年代,谈恋爱都得拿本弗洛伊德,全民都在谈文化,哪像今天都在谈票房。那个年代对于电影来说,也是没有杂念的,纯创作。现在作为一个导演一个编剧,拍一个电影没有杂念,我都不信。第五代导演当年在各大电影节上摘金夺银,逢奖必拿的时代过去了。不是我们的水平退步了,是他们的眼光变了。”

                                              ——张艺谋

 

1.靠堆砌文化符号拍电影是回春大法,也是遮羞布


 

其实各大电影节评委们的眼光并没有变,任何电影节的最高评判标准都关乎人性的光芒、人类文明的多样化、电影语言的创新度、想象力的拓展。而很多华语电影最缺的正是人性、人文、人道,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个体,在不少电影中大都是纸人般的存在。

 

2000年王朔曾说“张艺谋就是个搞装修的,大师原创力不够,但是匠心独具,巨匠,当得起。”这话自然很刻薄,其实那会张艺谋还是一个把电影当作品拍的导演,他的电影美学尚没套路化,大红大绿的也还算过眼。

 

如果说陈凯歌这些年执念于古装奇幻,张艺谋则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从不坚守阵地,极其善变,其电影视角也是忽东忽西。也没有独属于自已的一套电影语言。表面上谦和,然则也频频醉心于对架空历史的随意改编。

 

反映到电影上就是想表达得太多,私货太多,杂念太多。电影越来越往假大空的方向走还不自知。其实张艺谋多拿些时间去搞实景演出更好,只要场面大、够热闹,再稍加点内涵,赚钱比电影容易多了。

     


大师离场的不少电影低智化已令人发指。历史片就是尔虞我诈的宫斗,青春片就是逃学+堕胎,战争片就是“杀鬼子”,爱情片就是渣男遇贱女。不是人心险恶就是岁月静好,除了尴笑就是傻乐。大师也无力拨云见日,只能随波逐流还生怕掉队。

  

年近70岁的张艺谋这次新片被人称道的是东方美学四溢,中国风美不胜收。但阴阳太极、水墨丹青、古琴国乐,这些古文化符号的堆砌,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很多时候,不少电影人在创作上遭遇瓶颈时,会祭出传统文化瑰宝的大旗,但这并非万能。

 

2.新锐势力攻势凌厉,对电影老炮们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21世纪以来,华语电影一旦缺少文学的滋养,包括张艺谋的电影大都不尽人意,比如《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长城》。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可能再也不在乎民间的口碑、媒体的意见、同行的看法。常年深居简出,太缺乏人间的烟火气。

 

姜文《邪不压正》在票房上的失利,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人文关怀,缺失引爆公众情绪的话题。同样这些年张艺谋电影也有着同样的问题。

 

自从《幸福时光》之后,18年来张艺谋只有两部当代题材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和《归来》,《千里走单骑》的主演是日本人,跟中国现实无关),且年代离现在有三十年以上,这多少有点不正常吧。

 

 

华语电影这几年正处在一个转折期,有想跳上资本战车的,有趟着浑水摸鱼的,有想搞一把几十亿的高票房,大师们的心都乱糟糟的。但是在这混乱的局面之下,新锐势力其攻势之凌厉,对老炮们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观影群体也在逐步走向成熟,没有实打实的干货,很难搞定新生代的影迷。什么参演阵容、导演名气、宏大场面、好莱坞制作班底、反复打磨的剧本,都只是一个电影能卖的基础,并不是高票房的必然。

 

尤其是传统媒体(电视、报刊杂志)对电影票房的影响越来越小,民间舆论却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包括那些电影上映后的各类影评,我说的影评不是职业影评,而是那种非专业的、但是能写出令人信服的、有独到见解的“临时影评人”。再加上各色意见领袖在豆瓣、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对电影的闲谈,这些网络口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票房的高低走向。

  

我一直觉得内地拍古装动作片有点牵强,武侠精神早已遥不可感。何况这早已不是古装动作片和武打片的黄金时代。没有香港的武术指导,没有香港电影人开创的吊威亚,内地的古装动作片难言质量。

 

就像不少内地的战争片虽然也是炮弹横飞,但很少给人战争的残酷感。内地的古装动作片虽然不乏刀光剑影,却很少有侠的精神。

 

这方面内地至今落后香港古装动作片20年,比如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和《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面那种一人单挑千军万马的阵仗,香港电影1990年代就玩腻了。

 

一个对美食没啥研究的导演不太可能拍出一部一流的美食片。一个对战争没啥研究的导演也不太可能拍出一流的战争片。很显然张艺谋也不太可能对古装动作片有其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其四部古装动作片的平均分只有6分左右,且水准一部低于一部。

 

如果是借助古装动作片来表达其它更高远的主题,那张艺谋要破的是什么?要立的又是什么?这年头还借古风搞一把文化演绎,也太过时了吧。

 

3.《影》仍然缺乏坚硬的人文质地


 

在最新一期的《晓说》节目中,张艺谋不满“很多影迷和媒体以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做为电影的最高评判标准”。

 

好的电影当然有多重标准,好电影不仅仅是讲好一个故事。但是我仍然质疑《影》到底有啥看头?导演要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给人以感官的刺激?心灵的震憾?弘扬传统文化还是展现东方美学?

 

《影》显然是一部形式讨好,内容晦暗的电影。前期宣发的重点就是其水墨化的影像风格,但在我看来,从头至尾的水墨渲染缺乏克制:水墨式的山水、水墨式的服装、水墨式的朝堂、水墨式的缦纱,中国古时的水墨风只是一种意境啊,绝不是满堂满眼的装修风格!


就好比满桌都是肥硕的大肉,却缺乏几道开胃的清爽小菜。倒不如那时有时无的连绵阴雨对剧情的发展起到更重要的哄托作用。

 

《影》的主角虽然是个草根平民,但在人物塑造上,在人性的多面性上,仍然缺乏人文关怀。

 


至于动作和打斗,除了攻打境州的铁伞战,大部分都是行活而已,而人性中的光芒也在如雾如烟般的画面中模糊不堪。

 

如果说电影的核心是戏剧张力,《影》的戏剧冲突并不大,整个影片也谈不上跌宕起伏。前半部分宫殿和密室的文戏过于冗长,无论是台词、表演、布景都新意不够,基本上没超越上个世纪的《秦颂》和《刺秦》。而观影经验丰富的影迷很容易判断出剧情走向和主角命运,惟有开放式的结尾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每一帧都是美如画的壁纸这种溢美之词,其实是对大师来说是一种讽刺。画面好看不等于电影好看,放弃艳丽并不就等于朴实,用流量明星和小鲜肉其实就是老黄瓜刷绿漆……

 

据说张艺谋下一部新片《下一秒》已经杀青,慢工不一定出细活,可如此急匆匆地赶拍电影,这见其内心有多焦虑,有多渴望一直处在影坛中心。

 

2000年以来,张艺谋共拍摄完12部电影,如果整体数量减少一半,我相信不但不会透支观众热情,恐怕票房也会更高。可是张导就是这么爱折腾,完全闲不下来。

 

4.张艺谋缺乏洞察当下时代的能力


 

电影首先得是作品,才能是商品。作品不应该是标准化的流水作业,当了无新意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也是日暮西山,不少中国电影人集体迷失在流量、IP、票房、增量市场这些热门词汇间。而公众对于曾经获奖无数的大师有更严苛的期望,这20来年张艺谋时不时饱受诟病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张艺谋为人低调,不喜社交,虽然我们无从知晓哪些人跟他走得比较近,但是资本方一定是其中之一。他的电影从来不缺投资,但是他缺乏架驭资本的能力,耳软的他容易被强音说服,很多关键时刻放弃主见随大流。

 

以前可以说是被张伟平给“绑架”了,倒腾出几部二、三流的所谓商业电影。转签乐视后,又被其所抛出的那一套大市场论给砸得内心荡漾。可是资本真就比导演更了解电影市场吗?当大导演和大公司共谋票房,却始终干不过那些钱、影响力、行业资源都不够多的小辈们,这是为什么?

 

2、跟当下大多数老炮一样,张艺谋缺乏洞察当下时代的能力,也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于是便顺从市场,拍观众们想看的电影。而在商业片领域,张艺谋这三个字对新生代影迷的影响力日渐衰弱。

 

3、在《英雄》之前,张艺谋有一套自己的电影美学系统,大家也愿意为此买单。但这之后,张杂念丛生,什么都想试一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大部分电影都主题模糊,内容空洞,缺乏有力的价值观。不是用力过猛就是不在状态,甚至一众来捧场的大牌演员演技都不在线,其导演能力对演员演技的提升很有限。

 

1990年代大部分香港偶像艺人在名导的调教下都有一个脱胎换骨般的表演。而张艺谋近20年的电影中,面瘫的仍然面瘫,小鲜肉仍然只负责当花瓶,老戏骨走走过场,一切都是原样。

  

这些年张艺谋跟资本的结合虽然不至于两败俱伤,但彼此也谈不上双赢。资本有时候也是稀里糊涂地砸钱,根本就没搞清楚想从张艺谋这得到啥?是艺术价值和美誉度吗?显然不是!但如果说资本是冲着张艺谋的电影能带来高票房来的,但结果也就那样,毕竟张艺谋所挑选的制作班底在烧钱上绝不含糊。

  

“张艺谋无需靠《影》回春,但国产电影审美急需靠《影》新生”,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张艺谋对国产电影已不那么重要,反而张艺谋太需要一部高水准高票房的电影来证明自己的大师价值。

 

毕竟张艺谋只有一部电影国内票房勉强过十亿,而且是口碑不是很好。而这次影帝视后的联合,首日票房远落后于低口碑的“开心麻花”,这的确有点难堪! 

 

这几年中国电影更新迭代的步伐之快,使得大多数老炮无力再造昔日辉煌。到今日,没有包袱,轻装上阵的众多新锐导演频频能制造高票房,且成本低于张艺谋等影坛前辈。

 

小将凶猛,英雄迟暮,每回时代前进的号角都会撕裂一块块高高在上的金字招牌。

 

文/彭洪武(著名电影评论人)

 

编辑:新吾   实习生:葛书润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为张雨绮离婚喝彩背后,是女性不想对婚姻委曲求全 | 沸腾

“连续加班28天不洗头不换衣”,这是典型的“低级红”  | 沸腾

脚丫洗餐盘?校方回应:我不是,我没有,你别乱说啊  | 沸话

《江湖儿女》:这不是“负能量”,不过是普通人的日常 | 沸腾

扫地神僧再现,这位保洁员为考研学子讲解6年高数题  | 沸话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